导语
上周,中超成都蓉城俱乐部内部传出重磅消息:俱乐部高层与韩国籍主帅徐正源因合同履行问题爆发激烈争执,据知情人士透露,蓉城方面有意调整原定合同条款,甚至可能提前终止合作,而徐正源团队则坚持要求俱乐部按协议执行,这场矛盾不仅关乎双方信任危机,更可能直接影响球队本赛季的备战与成绩。
冲突起因:合同条款分歧
据内部人士透露,争执的核心在于俱乐部对徐正源合同中部分条款的履行意愿降低,2022年徐正源接手蓉城时,双方签订了一份“阶梯式”长约,合同中明确约定了成绩目标、引援权限及薪资递增条款,过去两个赛季,徐正源率队从中甲冲超并连续跻身联赛中上游,甚至一度接近亚冠资格,但俱乐部近期以“财政压力”为由,试图重新协商薪资结构和转会话语权。
“徐指导认为球队已超额完成目标,但高层突然提出削减预算,甚至干预教练组用人,”一名接近教练组的消息人士称,矛盾在近期一次内部会议上激化,徐正源当场质疑管理层“缺乏职业诚信”,而俱乐部代表则反驳称“需根据现实情况灵活调整”。
俱乐部立场:财政压力与战略调整
蓉城俱乐部近年虽成绩稳步提升,但背后投资方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,对足球板块的投入趋于谨慎,有内部文件显示,2024赛季俱乐部预算较去年缩减近30%,其中教练组薪资和引援费用是重点调整对象。
“中超整体环境收缩,俱乐部必须未雨绸缪,”一名匿名高层向媒体解释,管理层对徐正源的建队思路也存在分歧,徐正源主张引进性价比高的韩国外援,而俱乐部更倾向本土年轻化策略,这种理念冲突在冬窗引援中已初现端倪,最终导致双方矛盾公开化。
徐正源态度:坚持契约精神
面对俱乐部的“违约”倾向,徐正源团队态度强硬,其经纪人已向蓉城发送正式函件,要求严格履行合同,否则将诉诸法律途径,韩国媒体《朝鲜体育》援引徐正源身边人士言论称:“徐教练对蓉城有深厚感情,但职业足球必须以合同为基础。”
值得注意的是,徐正源的合同中含有“成绩达标自动续约”条款,若本赛季蓉城进入联赛前六,俱乐部需无条件续约至2026年,有分析认为,管理层此时施压可能是为规避后续承诺。
球迷与舆论反应:力挺主帅,质疑管理层
事件曝光后,蓉城球迷群体反应激烈,多个球迷组织在社交媒体发起“#留下徐正源”话题,认为他九游娱乐是球队崛起的功勋人物,知名足球评论员李明阳在直播吧节目中直言:“若因短期利益寒了教练的心,蓉城恐重蹈中超‘急功近利’的覆辙。”
但也有声音指出,中超俱乐部普遍面临生存压力,蓉城的调整并非个例。“徐正源的高薪在现阶段确实显得奢侈,双方需要各退一步。”《足球报》记者王晓磊撰文称。
潜在影响:球队备战与未来规划
此次纠纷正值中超赛季关键阶段,蓉城目前排名第七,距离亚冠区仅差3分,但更衣室已受风波波及,有球员私下表示:“教练组最近情绪低落,训练计划也频繁变动。”若矛盾无法化解,球队下半程战绩可能崩盘。
长期来看,蓉城品牌形象亦面临风险,徐正源凭借严谨作风和亲和力成为城市名片,若与其分道扬镳,俱乐部恐流失大量球迷支持,而徐正源若离任,包括K联赛豪门在内的多家亚洲俱乐部已表达兴趣。
业内观点:中超教练生存环境缩影
多位业内人士指出,蓉城事件折射出中超教练的尴尬处境,随着金元足球退潮,外籍名帅与俱乐部的“蜜月期”越来越短。“合同条款形同虚设,成绩好时捧上天,一旦资金紧张就翻脸不认人。”一位不愿具名的中超助教感叹。
中国足协近年虽强调职业化改革,但对教练权益保障仍显不足,法律专家刘岩表示:“若俱乐部单方面违约,徐正源可申请国际足联仲裁,但过程可能长达数年,多数教练最终选择妥协。”
后续进展:调解或成唯一出路
截至发稿,蓉城俱乐部尚未对外发布官方声明,但知情人士称,投资方已紧急介入调停,可能的解决方案包括:重新设定绩效奖金条款、缩短合同年限或承诺未来补偿,徐正源方面则希望获得书面保障,避免“口头承诺”再次失效。
这场纠纷的结局,或将决定蓉城未来数年能否维持上升势头,而对中超而言,如何平衡竞技野心与商业理性,仍是待解的难题。
从冲超奇迹到站稳脚跟,徐正源与蓉城的故事曾被视为中超少有的双赢案例,当理想遭遇现实,双方能否找回信任?答案或许在未来几周揭晓,但无论如何,这一事件已为职业足球的契约精神敲响警钟。